当电量告急,拆开手机后壳,换上满电量的电池,曾经是很多手机用户熟悉的一套动作;手机出现故障,关机键久久没有响应,拆下电池手动重启也能解决很多原因不明的BUG——总有几个瞬间会让人勾起对拆卸式电池的怀念,但属于它的时代真的已经回不去了。
能拆,但没必要
如果现在让主流的手机重新选择可拆卸的方式,技术上并不会有太大的难度。毕竟,可拆卸电池手机最后的高光——2016年发布的LG V20,在满足了5.7英寸的2K屏幕(甚至还加了一块副屏)、双摄和指纹识别等当时旗舰手机配置的同时,3200mAh电池+金属后壳还能够拆卸。
LG V20
但对如今大部分的手机来说,还是需要做出一些取舍。
首先就是后壳的材质,鉴于当前玻璃后壳渐渐成为趋势,频繁的拆卸显然对于玻璃来说并不友好。曾经的塑料和金属的后壳,“一柔一刚”,都能够应对使用时的拆卸,甚至是跌落。
当然玻璃的好处在于其并不像金属那样屏蔽电磁信号,能够轻松实现高频段信号的传输,无线充电就是其中一个应用。但目前主流的NFC和无线充电模块,构造上都是一层薄薄的线圈,紧贴在玻璃后壳之下,脆弱的组件并不适合暴露在外。
荣耀V30 Pro无线充电&NFC线圈其次就是外型轻薄和内部紧凑都是电子产品发展的大趋势,目前物理按键都面临被替代的局面,手机的构造自然要紧凑放置,为续航和功能部件让路;更何况防水防尘也成为很多用户的需求,拆卸结构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。
尤其5G的到来,对手机的集成度和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考验。在这样的考量下,可拆卸电池即使能够实现,多少也有些得不偿失。
怀念可拆卸电池?厂商负全责
即使现在快充的速度并不慢,例如商用的手机快充已经能够达到65W,半小时即可充满等效4000mAh的电池。但各手机厂商之间彼此不统一的充电接口和互不兼容的快充协议,依旧让用户在充电这件事上满是纠结。
Copyright (C) 1999-20120 www.ahcar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环球快报网 | 联系我们:265 073 543 9@qq.com